什麼是水質優養化?
水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天然資源,也供應人們生活中各種便利,但由於人們大量使用農藥、肥料、大量廢水排放、清洗物品,和各類個人生活清潔用品的使用,最後往往直接排入河川,造成嚴重的污染,也加速造成水質優養化現象。
磷和氮是肥料、清潔劑的主要成分,此外農藥、化學肥料、廢水、洗滌及各種清潔用品中,含有豐富的硝酸鹽與磷酸鹽;而磷酸鹽可以增進去污功效,也可以增加泡沫。這種物質就隨著家庭廢水排入水溝,再進入河川、湖泊,在自然界中,當含磷酸鹽物排放到湖水中時,硝酸鹽經分解後可成為植物所需養分,水草、藻類獲得大量養分而增生得以大量繁殖,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造成水體溶氧量太低,呈缺氧狀態,造成魚類等水中生物無法生存,使得底下的植物、魚、蝦死亡;而且動、植物屍體分解時會消耗水中的氧,形成不斷缺氧的惡性循環,水體也產生惡臭,這就是「優養化」的現象。
海洋同樣也會受到優養化的影響,豐富的營養鹽促使海藻增生,藻類被沖上岸之後堆積在海灘,十分難以處理。熱帶地區的藻類繁殖過多時,會遮蔽光線,影響珊瑚生存,在海中因為藻類覆蓋,導致珊瑚死亡。
優養化的生態與生活影響
1、有毒藻類產生 -- 由於河川污染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造成水質優養化。藻類過度生長,這些藻類通常有毒,反而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例如:由鞭毛藻類大量增殖所形成的紅潮 (red tide),常毒死魚、蝦、貝類等,使水生生物的數量下降、種類減少。有的鞭毛藻類會產生麻痺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等毒素,甚至會使人類中毒。
2、破壞水域生態環境 -- 藻類大量繁殖,直到藻類數量足以遮蔽日照,導致水表以下的藻類無法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藻類的腐爛及分解會消耗水中的氧﹐最終結果使水域中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屍體腐爛更造成水質惡化。在海中,優養化除影響藻類生長外,對於珊瑚生態的影響也很強。由於珊瑚對水溫、水中透光率、濁度的要求嚴格,當藻類數量足以遮蔽日照時,珊瑚也會因水溫增高、光照不足等因素而死亡,連帶降低沿岸的經濟魚種、貝類等產量,徹底改變海岸的生態環境。
3、增加淨化水質成本 -- 優養化往往使藻類族群發生變化,出現有毒的藍綠藻、甲藻,降低水體利用價值。此外,優養化易產生「藻華」現象,即一層藻類像地毯般蓋在水面上,容易造成水處淨水場取水口、過濾床的堵塞。藻類生長代謝增加水中溶解性有機物濃度,增加水的臭味及色度,增加給水廠水質的處理成本。
4、提高自來水中三鹵化甲烷之濃度 --水質優養化代表水中藻類過量,則自來水必須添加更多的氯去除原水中的錳、氨及有機物,殺死輸送過程中混雜的病菌,進行消毒工作。水中加氯過多時,會產生三氯甲烷( chloroform ),此為「致癌前驅物」,是氯和水中的廢物、有機物及水中的溴所合成的物質,也就是說愈髒的水,就容易產生愈多的三鹵化甲烷。
2.10.201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