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09

你知道嗎? 牛仔褲的事之2 ::綠化牛仔褲

可以看到電視廣告不同時段,有著滿滿不同國內外品牌的牛仔褲及系列商品,不分年齡性別,相信大家的衣櫃裡或多或少都有幾件牛仔褲,從『你知道嗎? 牛仔褲的事之1』中,大家可以了解,其實一般純棉牛仔褲從原物料到成品,會有很多化學物質參雜,以及水資源的耗費。下面的的資訊,可以提供大家綠化牛仔褲的參考...

01. 購買有機棉牛仔褲--由於棉花從栽種需要大量應用水資源和化學農藥的使用、而紡紗、染色,到成品,也需要應用很多化學染劑及水量,環境污染以及每一個過程的二氧化碳的釋放,都是相當程度的衝擊,多選擇有機棉,可以降低環境及溫室效應的傷害,增加對有機棉製品的採購,有機棉種植可以因市場需求持續增加量產,這樣才能讓目前仍昂貴的有機棉才有機會更能普及化,環境污染和溫室效應衝擊也可以有所緩和。

02. 修補牛仔褲 --對於拉鍊、紐扣、或可以修理的牛仔褲,盡量修補繼續穿,不能修補的,透過小小創意的改造,也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時尚風格,扔掉不要的牛仔褲時,想想是不是真的非得丟掉,然後去花錢買新的? 損壞的褲子無法捐給慈善機構,最後會回到垃圾場或掩埋場,又是環境污染的課題。

03. 購買麻製品牛仔褲 -- 相對傳統棉花耗費環境資源及化學農藥的過度使用,麻是純天然材質,因為生長不需要耗費大量化學農藥的使用,是很環保自然的材質,選擇麻製品的牛仔褲,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麻類植物的種植,在美國由於麻的種植仍屬與大麻同科植物,聯邦政府於1957年禁止相關作物的栽種,麻紡織品必須仰賴進口,因此相關產品價格並不便宜。

04. 資源回收或捐贈慈善機關 --資源回收,找到專門作衣服資源再生處理的地方或捐贈慈善機關,讓牛仔褲有機會可以繼續使用,愛惜資源,舉手綠化。

12.27.2009

你知道嗎? 牛仔褲的事之1

牛仔褲來自於牛仔布料,是全棉製品,在製造過程中,一條牛仔褲的藍色染製過程中,需要用合成靛藍色。
一般棉花田的栽種,不只需要大量的水分及農藥來種植。而製造一條牛仔褲需要1,800加崙的水,11條牛仔更需要相當20,000加崙的水量足以來灌滿一般游泳池[1]。染色過程需要大量的水沖刷布料來稀釋化學染劑的附著。如製造工廠沒有完善的廢水處理系統,這些大量廢水很容易排出進而河川湖泊,並容易造成土地的污染。

參考資訊: [1]Sierra Club - Water facts

12.17.2009

英國品牌碳足跡認證有機棉EarthPositive®台灣上市



§ 零售服務:已於12月23日 PChome商城居家館開店,請點選: ZARDWEEB™ PChome網路商店

§ 歡迎公司學校活動禮品採購或團體團購,請洽樂瑋國際 02-29338645 ,謝謝。


12.10.2009

你知道嗎?::傳統1盎司的棉花,從種植到成為一件T-Shirt的過程,會用至少8千種化學劑

這是英國的土壤協會(Soil Association)的報告...
傳統一盎司的棉花從種植到收成,到變成布料刷洗、漂白、染色、到印染的過程中轉為T恤、毛巾、或鴨絨墊子成品,這些所有的過程中,會用到超過8000種化學劑。而這些化學劑相當多類別,在WHO(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視為有程度或到危險的成分。

因此,經過英國的土壤協會(Soil Association)認證的有機棉製品,便是確保有機棉的製品,在所有的過程中確保對人體及環境不會造成傷害及污染。

資料來源英國的土壤協會:http://www.soilassociation.org/Takeaction/Buyorganic/Textiles/tabid/343/Default.aspx

12.04.2009

環保服飾新選擇

隨著地球快速暖化,當台灣沿海溫度逐年上升、冬天像夏天,北極公雄因夏季長化食物短缺,導致吃小北極熊以保存身體脂肪生存,氣候快速的改變,讓身為地球村的每一份子感受深切。環保不只是企業責任而已,更重要的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力行在自己理性選擇與善用節能資源,消費觀念朝向積極選擇對環境無負擔的產品,這樣也可支持正直誠實經營的企業,可以永續開友善(eco-friendly)環境商品。而跟我們息息相關又是無所不在的服飾,也可以透過種植到製造過程對環境的污染監控、控制運送商品過程的交通工具廢氣排放等來降低排放二氧化碳對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民眾在消費選擇時,也可盡量選擇天然或可再利用的質料,到廢棄回收處理,也可降低環境再污染。

因應環保需求,更多的國際知名品牌或零售商(例如Wal-Mart, NIKE, Patagonia)意識到群眾對氣候變遷的認知日益普遍,開始增加比例來採購環保服飾,紛紛推出環保服飾以迎合環保消費趨勢,對服飾的要求愈來愈注重它的生態環保性、時尚與舒適。以英國服飾業者大陸服裝公司為例,在開發設計環保服裝碳足跡認證有機棉的環保服飾時,便從最原始之纖維原料端開始環保應用,從原料採用無污染有機棉→染料過程全程污水淨化再生處理→成衣工廠運用綠色風力能源→成品運送以海運方式到各個主要據點,同時響應國際公平對待成衣勞工組織(Fair Wear Foundation),採用合理工時及薪資的工人,拒絕採用童工來參與服飾製造。把環保及正義的態度,視為自己企業經營的理念。2008年在英國為第一家服飾產業,參與碳足跡認證,開發一系列有機棉認證之外,並帶有碳足跡認證的環保服飾。

目前台灣環保服飾在紡織產業,在2009 Taipei Innovative Textile Application Show中,許多廠商相繼開發環保、節能、天然材質紡紗。環保纖維系列中,通常具備以下幾種特徵:

1. 纖維產品的原材料無污染(或低污染)
2.合成纖維產品的合成過程節能、降耗、減汙的需求,以降低能源過度使用的碳排出
3. 纖維產品在加工過程,特別是印染及整理等過程,盡可能使用無毒、可自然分解之漿料
4. 染料及整理劑等,利用最先進技術或設備進行清潔生產
5. 纖維產品的消費及使用過程中係對人體是友善及舒適的
6. 纖維產品消費使用後,不會因遺棄或處理帶來環境問題,最好能迴圈利用,或能自然分解
基本上,如按照纖維來源,其環保纖維可分為三大類:
(1) 植物天然纖維(如:有機棉、Lyocell纖維、麻纖維、竹纖維、Modal紗等);
(2) 動物天然纖維(如:有機羊毛、蠶絲等);
(3) 人工合成環保纖維(如:聚乳酸纖維(PLA)及PET寶特瓶資源回收再利用的人工紡紗等)。

在消費者購買環保服飾時,可以當作參考。

11.30.2009

11月27日產品拍攝幕後小語

英國碳足跡有機棉系列產品,WEEB本想自己操刀產品攝影,苦等氣候及場地限制,加上產品上線也被延遲,最後決定改由在11月27日, 到攝影棚外拍產品。 (下左: 棚狗你你 /下右:拍攝麻豆及攝影師)

Models們都不是專業的,覺得調性可以符合自然輕鬆以及俱時尚氣息,剛開始專案人WEEB還想,第一次的攝影師合作,第一次的Models的上場拍攝(對他們來說也是第一次),會不會需要一段時間摩合。不過,在搭配及氣氛卻比預期中好,攝影師有經驗的導引,也讓過程順暢進行。

因為是進口服飾,有歐美衣服版型是否符合東方身型的疑慮都一掃而空。倒是過程中,出現暴點。色彩棉袋系列拍完後,攝影師看著電腦螢幕才發現男modle竟然穿著拖鞋,當場讓大家爆笑,因為實在太順暢了,大家都沒發現。攝影師本想重拍不算鐘點,後來WEEB想之前拍攝效果很好,改採用局部裁切方式呈現商品,加上時間接近尾聲,當場就加速補拍幾組沒再要求完全重拍。
希望首批商品可以趕快跟大家見面,一旦上線就會發佈訊息!!!

11.13.2009

你知道嗎?-影片欣賞: 原料的故事 來自 The Story of Stuff - International with Annie Leonard

介紹產品從種植、生產、製造到消費端,這一連鎖的過程對我們的的地球生態產生的重大影響。可以選擇中文字幕,透過活潑的2D動畫及淺顯易懂的內容說明,原來我們製造與消費行為也跟深深影響著全球性的生態變化。

11.12.2009

英國—PAS 2050碳足跡標準正式對外發佈


轉載自經濟部工業局 清潔生產之國際環保標準/規範電子報 第24期:2008/11/19
 
由英國標準協會(BSI British Standards)、碳信託(Carbon Trust)和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聯合發佈的新標準PAS2050,將提供企業對其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進行評估之統一標準,從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PAS 2050商品和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是一項獨立的標準。該標準是用於計算產品和服務在整個生命週期內(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生產、分銷、使用和廢棄後的處理)溫室氣體排放量。旨在協助企業在管理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同時,由產品設計、生產和供應等過程中尋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機會。
 
PAS 2050的制定工作由一個獨立的、包括非政府組織、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部門代表在內的指導小組進行監管,並且有多個小組進行技術問題討論以提供技術支援。
 
PAS 2050建立在ISO 14040及ISO 14044對產品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評估之具體要求的基礎上,其特色包括:
 
‧提供現有商品和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內部評估。
‧在與商品和服務有關之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基礎上,有利於評估替代產品之配置、採購和生產方法、原材料和供應商的選擇。
‧提供正在進行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方案減量的參考基準值(benchmark)。
‧使用一個共同和標準化的方法進行商品或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評估,將使結果具可比較性。
‧為產出之報告負責。
 
Carbon Trust已嘗試在多家企業約75種產品中試行PAS 2050標準,這些公司包括百事可樂(PepsiCo)、博姿(Boots)、Innocent、馬紹爾(Marshalls)、特易購(Tesco)、吉百利(Cadbury)、哈利法克斯(Halifax)、可口可樂(Coca Cola)、金百利(Kimberly Clark)、合作集團(The Co-operative Group)、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公司(Scottish & Newcastle)、庫爾斯釀酒公司(Coors Brewers)、穆勒(Muller)、英國糖業公司(British Sugar)、英國聯合農產品集團(ABAgri)、桑斯伯裡連鎖超市(Sainsbury’s)、法國達能公司(Danone)、大陸服裝公司(Continental Clothing Company)、Colors Fruit、摩非.偉卓詩(Morphy Richards)、Mey Selections和材料產業聯合會(Aggregate Industries)等。
 
Carbon Trust研究發現:
 
‧博姿(Boots)為其Botanics洗髮水重新設計了產品流通網路,使產品可以直接配送到商店,從而減少了運輸距離和包裝成本,僅此一項就使該洗髮水的碳足跡降低了10%。
 
‧Innocent通過與其供應商合作,幫助該供應商確定一種可減少碳足跡的新途徑,即透過員工小組成立,來探討如何提高整個工廠中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數量。在該計畫實施後的第一個月,廢棄物掩埋的數量減少了15%。實施計畫後的前6個月減少54%的廢棄物。
 
與此同時,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還用此標準對100種食品的生產、製造和銷售過程進行了研究測試,並對家庭食物烹製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影響全面展開研究。
 
PAS 2050是採用英國標準協會嚴格的會議程式而制定,包括英國和其他國家在內的近1,000位業內專家參與了該項工作。最終制定了一個健全完善的框架,企業和公共部門可以在該框架範圍內依統一的標準來評估其產品和服務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企業在產品/服務的碳排放方面提供透明可靠的資訊。
 
參考資料來源:
BSI官網(http://www.bsigroup.com/en/Standards-and-Publications/Industry-Sectors/Energy/PAS-2050/)
中英標準訊息平台(http://www.standardsgateway.org/China/News/carbonfoot_pas2050.xalter)
產基會彙整與中譯

11.10.2009

什麼樣的食材才能叫有機?

轉載作者:zardweeb 轉載自 自然生活網 - http://www.i-nature.com.tw
文章網址: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2/6/164.html
「台灣地小人稠,哪裡還有不受污染的淨土?種植農作怎麼可能不用農藥?」在推廣有機的觀念時,許多人會這樣問我。我的回答都是:「真的有可能!」只要農民有心,加上商人不要黑心,以有機農業標準生產出來的食品,經過相關認證就是有機商品。
也有很多人會問,有機農業的標準為何?我們有時去傳統市場看到招牌寫著「自家栽種、有機蔬菜」這樣OK嗎?事實上,並不是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就能稱為有機,其他包括種在哪裡、土壤有沒有污染?水源乾淨嗎?政府都訂定有一套相關標準和條件,唯有通過有機認證的產品,才能帶給大家一個安心的健康保障。
有機食品的必備條件
1.農作種植的水源、土壤與原料、肥料必須符合有機農業標準。
2.生產、收成及加工過程不得使用殺蟲劑、合成(化學)肥料、農藥、化學添加
 物。
3.土壤必須休耕三年。
4.食材不得經過任何基因工程改造。
5.必須通過政府機構的管制與認證。

有機農場的必備條件
1.使用天然肥料(堆肥)來餵養土壤,增加土壤養分。
2.耕種前經過三年的休耕,讓土壤裡殘餘的有毒物質自然消失。
3.耕種過程不使用農藥、殺蟲劑、合成(化學)肥料。
4.尊重天然的生態系統及循環。

有機飼養肉品的必備條件
1.飼料必須符合有機規範的天然飼料。
2.一定要在適合其生存的自然戶外環境放養。
3.禁止使用抗生素、賀爾蒙或生長激素。
4.人道對待飼養的動物。

(本文作者:王明勇)
(摘自:不能吃的秘密:打造無毒的飲食生活,由平安文化發行)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遵守 http://www.i-nature.com.tw/cc.asp 之規定。

11.05.2009

你知道嗎? - 傳統棉花 v.s. 有機棉

[一般傳統棉花的產生方式]:
傳統棉花(Conventional cotton),乾地耕種方式以及因應蟲害,使用相當高的化學肥料、殺蟲劑以及農藥來增加產量,傳統棉花面積佔全世界2.5%的耕地,使用殺蟲劑卻佔全世界的所有農作物的16%,超過其他任何一個主要作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在發展國家中,每年因過度使用農藥導致中毒死亡的人口更高達20,000人。這些死亡人口中,絕大部分比例是來自棉花田種植農工。
在種植及製造過程中,化學物質因為棉花染色加工而污染空氣和地表水。勞力密集的加工產業,因工資成本過高,甚至需要雇用童工及低水平的薪資的農工。殘留化學物質的副作用,潛在可能傷害刺激消費者的健康。 由於大量栽種,主要棉花輸出國之一的烏茲別克斯坦(原蘇聯共和國之一)正面臨嚴重土地沙漠化。

[有機棉的種植特色]:
有機棉(Organic cotton) ,如同其他有機農業的種植方式,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殺蟲劑以及農藥,以自然生態工法以自然生態的循環方式來種植棉花。由於產量會順當時的環境氣候生長有所變化,成本也相較高於傳統棉花。
有機棉是比照在有機農業生產系統,與生產糧食一樣有明確規定的標準。因為有機農業禁止使用有毒和持久性化學農藥和化肥,以及轉基因生物,旨在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農業系統,補充並保持土壤肥力,讓環境可以保有無污染健康的狀態。農民也可以避免長時期暴露在化肥、殺蟲劑、農藥的傷害下,得到平等健康的工作環境。

10.30.2009

有機認證-如何購買有機棉製品

國際上有許多有機棉的認證機構,例如: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美國的有機貿易協會(OTA,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英國的土壤協會(Soil Association)、德國的國際天然紡織工業協會(IV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Natural Industry)、歐洲的國際組織Demeter、日本有機棉協會(JOCA,Japan Organic Cotton Association)、瑞士的生態市場協會(IMO,Institute for Marketecology)等。 台灣有機認證機構,除食品農產品之外,尚未對保養品以及有機棉製品做出清楚的認證標準。 目前有機棉製相關產品,如需要確認是否為真正合格有機商品,可以從商品中檢視是否附上相關認證標誌。為了符合有機棉製品的認證,消費者可以發現目前台灣市場部分有機棉產品只有標示有機棉成份,但未附上有機認證標籤。在購買有機棉的服飾及家用如被單床罩,最好注意分辨下列基本原則:
  1. 清楚標示有機認證關機構的標誌,生產公司會有自己特定的認證號碼。
  2. 清楚標示產地
  3. 成分說明
  4. 洗滌方式


其他參考文章,也可以參考近期2009/10 康健雜誌 131期--現在穿什麼最「潮」?有機棉穿出綠時尚

10.29.2009

商品開發-玻璃工藝

前幾個月很密集到新竹跑,想結合玻璃工藝品為商品的一部分,其中玻璃飾品曾考慮過。其中一位老師在電話中說沒有意願,還說大陸玻璃飾品已經傾銷台灣,台灣手工玻璃根本沒有空間。後來,跑去鶯歌老街做其他商品市調時,才發現一堆大陸作的玻璃禮品、飾品最便宜還不到一百。恍然大悟後,就停止開發玻璃飾品的可能性。 同時,思考這樣的材質,可以如何應用。
玻璃琉璃的製作是勞力密集跟時間持續的工作,同時需要長期間處於高溫狀態很辛苦,沒有堅持,以及銷售平台,經營困難度高。這也難怪過內知名琉璃品牌,需要到對岸去設立生產以降低人力成本,來增加產能。

10.27.2009

什麼是生態紡織品標準100 (Oeko-Tex Standard 100)?

於1990年代,維也納的奧地利紡織研究中心(Austri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ÖTI) in Vienna)提供了一套標準,名為ÖTN 100用以化驗紡織品、成衣及地毯中的有害物質。與其他檢定機構共同創立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esting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Ecology(縮寫為Oeko-Tex)。協會制定一套共同的標準,名為Oeko-Tex Standard 100,用以測試紡織及成衣製品影響人體健康的性質,標準內包括了化驗對人體健康構成不良影響的已知有害物質,並對這些有害物質定出能用科學方法測量之限量。其標準適用於紡織、皮革類產品和整個製程中每一個階段的相關物品,包括紡織品和非紡織品的配件。

國際環保紡織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esting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Ecology)同時也將生產生態(Production Ecology)納入到評審規範中,制定了Oeko-Tex Standard 1000,對於注重控制生產過程不對環境以及從業工人造成危害的生產廠家,通過Oeko-Tex Standard 100的認證,以彰顯他們對於生產提供消費者安全的紡織品,以及對環保的擁護。

領有"紡織品信心認證標誌"的公司所製造的產品:
  • 不含致敏或致癌的物質
  • 不含殺蟲劑及氯化的 phenoles
  • 在人工模擬排汗的情況下,被測試重金屬的排放
  • 不含甲醛,或其含量遠低於法例要求的限制
  • 含有對皮膚合適的酸鹼度 (pH)
  • 不含氯化的有機物質
  • 不含仍活躍的生物製品 (biologically active finishes)

Oeko-Tex認證符合美國CPSIA法案鉛含量規定::消息來源:紡拓會 產經資訊處

這是一則來自紡拓會 產經資訊處 發佈的訊息,提供參考。
***********************************************************************
Oeko-Tex認證符合美國CPSIA法案鉛含量規定(發布日期:98年10月5日)

  •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於本(2009)年8月份決定兒童用紡織品與紡織原料製品如通過國際環保紡織標準(Oeko-Tex)認證者,即可視同符合美國「消費品安全促進法案」(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CPSIA)的鉛含量規定。


  • CPSC日前決定,輸美的兒童紡織品將毋須進行鉛含量檢測,惟含有按扣、鈕扣及拉鏈等零件最終產品仍需要檢測。


  • Oeko-Tex標準限制特定紡織品項目的含鉛量不可超過100 ppm (parts per million, 百萬分濃度),該標準亦符合CPSIA的含鉛量標準自2011年8月14日起降至100 ppm的限量規定。
    【註:依據CPSIA法案規定,自2009年8月14日起,12歲或以下兒童產品的含鉛量不得超過300 ppm】


  • CPSC認定多數紡織品和紡織材料製品本身不含鉛,但並不改變製造商及進口商的產品仍須符合CPSC所規範之現行消費者產品安全法規。獲得Oeko-Tex標準認證者,將符合CPSC的檢測規定。


  • 1990年初期國際環保紡織協會(International Oeko-Tex Association)制定了「環保紡織標準100」(Oeko-Tex Standard 100),專為測試有害物質的化驗方法和標準,以確保有害物質在紡織品的含量不超過對人體的有害程度。


  • Oeko-Tex 100標準包括了化驗對人體有害的100項以上有害物質,例如:鉛、鄰苯二甲酸鹽、甲醛、鎘,以及其他重金屬與致癌化合物等。

其他參考文章:打開歐洲市場利器-國際環保紡織標章Oeko-Tex 文章來源:中華民國紡織業外銷拓展會 王能賢

10.20.2009

環保再生 從自己做起

地球暖化,各地氣候變化跟十年前有顯著差別,冷的地方變熱,乾的地方變水災、北極融冰,夏季延長讓北極熊生態鏈遭到破壞。其實這些都是人類長時期過度使用地球資源和破壞生態的結果。

長期的破壞,不是金錢可以再造或回復地球的原貌,我們可以做的是,停止破壞及預防惡化。響應環保署的5R垃圾減量之五項原則,小小生活細節從我們做起,也提醒家人一起做。改善週遭生活品質,每一個小小的「我」都可以連結成無限大的貢獻。

5R垃圾減量之五項原則:
  1. Reduce(減少):減少丟棄之垃圾量
  2. Reuse(重複使用):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
  3. Repair(維修) :重視維修保養,延長物品使用壽命
  4. Refuse(拒用) :拒用無環保觀念產品
  5. Recycle(回收):回收使用再生產品

10.14.2009

關於樂瑋設計->Zardweeb Design

樂瑋設計(樂瑋國際)已經過了五個年頭,現在才建立官方部落格。ZARDWEEB™ 已經做商標註冊審查中,日後會發佈與公司相關訊息,希望舊雨新知繼續支持我們。

5.19.2009

耐心

星期天跟zard去看新一代設計展,看到很多後起的作品和創意,好的成熟的試驗的,有很多很正面能量在設計展中顯現。只是不知道,台灣企業是否更能懂得應用人才,進入國際市場中開創自有品牌。

不論是創作、設計、研發,以及自有品牌發展,都是需要耐心的深耕。很長的時間,也需要耗費心力及金錢。

國內市場需要從教育民眾開始,對於台灣設計創意文化可以有更深的消費支持,而不只是國外名牌精品迷思。讓設計者更有空間的以延續創意開發。而企業推展產品,除了引進國外好的思維外,也循序漸進培養台灣人才結合實務,讓設計不是空想,結合美觀功能量產行銷服務多重整合。

一切需要耐心,雖然個人認為台灣現在要做品牌道路步調嫌慢,但從製造代工轉型卻是必須走且急迫的道路。